第140章 朝堂如浪
關燈
小
中
大
第140章 朝堂如浪
東都洛陽貞觀殿。
偏殿裏堆著許多裝滿器物的箱籠。
皇帝這次並不擺全幅皇帝儀駕往黔州。只是輕裝簡行,速去速回。
媚娘邊與皇帝一起走到一只開著的木箱前,邊與皇帝道:“還好有蘇大將軍率親衛隨行護駕。”
皇帝頷首:“媚娘勿慮,路上所有船只與館驛,都已然提前安排好了親衛駐兵。”
媚娘又道:“皇帝一應要用的藥,我都與程望山交代許多遍了。”
邊說話,皇帝邊伸手從開著的木箱中取出一物,是一只精巧的羅盤——
這只箱子是姜沃送進宮的,是她帶給大公子李承乾的謝禮。當年與他在師父墳塋前的一夜徹談,於姜沃而言,實在受益良多。
只是黔州萬嶺谷的所在特殊,無皇帝手書也去不到,沒法親自再去道謝。
此番皇帝下黔州,姜沃就把一箱器物送進宮來,經呈禦覽。
除了羅盤、船只模型等新鮮器物外,甚至還有一匣子錢幣。
皇帝打開一看,裏頭是西域各國用的金銀幣,鑄造的工藝和花紋各不相同。
“姜卿有心了。”
皇帝不免感嘆人生際遇:兄長做太子時,姜沃還在太史局做太史丞,從未能單獨與東宮說過一句話。倒是兄長後來隱居黔州,她倒是成了朝上見兄長次數最多的朝臣。
看過這一只木箱,帝後二人就往後殿走去。
“陛下早些歇著吧。”
見媚娘坐在妝鏡前,皇帝忽然想起一事道:“對了,媚娘,多給朕帶兩盒海棠色的口脂。”
媚娘正在取簪子的手就是一頓。
她從打磨的異常明亮的銅鏡裏,看到皇帝的身影。但到底是銅鏡,看不清面色。
媚娘就轉過頭來,看著披著厚絨衣的皇帝。
京中多幹燥,秋冬時皇帝也會賜給朝臣口脂。只是皇帝和朝臣們用的,多是只用蜂蠟制成的無色口脂。
此時皇帝特意要海棠紅色的口脂……媚娘的目光落在他唇上,如面色一般淡白無血色。若是風疾發作時,還會泛起明顯的瘀紫。
“好。”
皇帝要遮掩唇色。
原來,朝臣們皆知皇帝聖躬不安,黔州,卻是不知的。
**
十數日後。
洛陽紫薇宮的九洲湖上,一葉蘭舟劃過平靜的湖面。
站在船頭的船娘有些緊張,小心地盡量平穩地操縱著這艘小舟。
畢竟,裏面坐的可是皇後。
“就停在瑤光臺外。”
有聲音傳來,船娘連忙應是。將蘭舟穩穩停下,又拴於岸邊石柱,這才告退。
瑤光臺是賞景臺,無人居住。此時四下一片寂靜。
姜沃推開所有窗子,看外頭秋水長天一色,只覺神清氣爽。
隨口道:“不知陛下有無到萬嶺谷。”
皇帝此番出行的一應行程,都是蘇大將軍安排的,朝臣們也都不知——窺探打聽聖蹤也是忌諱。媚娘也從來不刻意去問,只是皇帝說起她就聽著。
此時便回答道:“若是路上沒有風雨耽擱,應當到了。”
聖駕離開洛陽城後,媚娘倒是比從前更忙——因皇帝不在,萬事才要更謹慎。有些小疏漏,皇帝在時還無妨。若是皇帝不在,鬧出什麽事兒來,才顯得她這個皇後無能。
因而直到今日,媚娘才有空歇歇,邀姜沃一起於湖上泛舟,還備好了酒饌。
**
這日下晌,李治到了黔州萬嶺谷。
入谷後不久,轉過一道山彎,便見豁然開朗,疏落幾處房舍。
且說此處的房舍圖,還是當年李治親手交給兄長的,他自然在圖上見過萬嶺谷的樣子。
如今卷圖成真——山明水秀,有竹林有清溪的山谷,幾處房舍恰到好處地坐落在其中。
但真正走過去推門而入的那一刻,李治竟然有些恍惚:到底是畫卷成真,還是他自己走進了畫中?
大約是萬嶺谷沒有其餘人居住的緣故,李治發現,門上連鎖條都沒有,一推就開了。
他望著院中擺設:一株海棠樹下放著兩把躺椅,一如當年昭陵凝英殿院中。
方才門口的親衛已經與他說過了,秋高氣爽的時節,大公子都會上山。
算時辰,差不多快要回來了。
李治就走過去坐在其中一張竹木躺椅上,仰著頭看雲。
自從做了皇帝後,他好像也很久沒這樣看雲了。
黔州多山,在此處看雲,竟然真有些像昭陵處的青山白雲。
*
直到門扉聲響起,李治才坐起來,正好與進門的兄長四目相對。
一瞬間萬般滋味湧上心頭。
李治來之前並未書信告知兄長。
因此李承乾見到院中身影時,一瞬間是怔的,也有些訝然,但很快歸於平靜。
李治望著兄長——在他眼裏,大哥與十一年前從昭陵離開時並無變化,令他安心。
雖說在李治眼裏,兄長一切如舊,然在李承乾眼裏,相隔十餘年,弟弟卻是變了的。
哪怕面容沒什麽變化,但多年帝王,早已由內而外改變了一個人。
雖說李治就這樣簡單坐著,穿著的也是常服,但李承乾卻從他身上看到了曾經父皇的影子……不,是帝王的影子。是在一個位置上坐久了的烙印。
但那又如何。
李承乾開口如舊:“雉奴。”
聽這一聲,李治眼眶發燙,聲音微哽:“大哥。”
*
李治覺得,他到了萬嶺谷後,非等到大哥從山上回來,才一並去探望舅舅,實在是個正確的決定。
因舅舅見了他後,簡直像是見了鬼。
先是驚怔了好幾息,以至於李治都擺手讓帶來的奉禦趕緊去扶脈,長孫無忌才反應過來。
接著便一連串發問道:“陛下怎麽能離京至黔州?長安群臣可知?聖駕如何而來?這一路又是誰護衛陛下?京中諸事如何料理?若有軍國大事,又該怎生報給陛下裁決……”
長孫無忌越說越焦慮,神色間全然是不可置信。
他這一串話砸下來,完全沒有給李治回答的一點空隙。
李治甚至覺得,舅舅的病都被他刺激好了,起碼質問起來中氣十足的……
倒是他自己開始泛起隱隱熟悉的頭疼。
還好,這不是曾經永徽年間的朝堂上。李承乾很快在旁截斷:“舅舅別管這麽多了,雉奴既然至此,便是一切都安排好了。”
之後依舊坦誠而直白補了一句:“便是安排不好,舅舅也是管不了的。那何必問。”
長孫無忌:……
李治見舅舅被大哥噎住,沒忍住笑出了聲。
之後輕輕咳嗽了一聲收住笑,這才問起舅舅近來覺得如何。
長孫無忌只搖頭道:“也並不是什麽大癥候,不過是人老而已。”
李治沈默片刻:“舅舅好好養著。”
之後留下奉禦診脈——也留給長孫無忌平覆心情的時間。
他們兄弟二人則往外走去。
*
長孫無忌的屋舍在靠近後山處,出門就是園圃。
李治望著裏面葡萄架子,笑道:“這些年每每通信,我知兄長是什麽也種不活的,但舅舅種的的葡萄看起來倒是鮮旺。”
遠看葳蕤綠色一片,翠亮可人。
“不過……”李治也有些疑惑:“這時候秋日了,葡萄該成熟了吧。”
他雖然現在看奏疏上的小字費勁,但視力也沒差到分不清綠色和紫色。按說現在葡萄架上,應該有累累紫色葡萄串垂著才是。
李承乾略微沈吟一二,終是誠實道:“前兩年,舅舅的葡萄養的還是不錯的。但從去歲冬日起,舅舅身體不好,我就偶然來幫著打理一下。今秋就沒怎麽結果子。”
李治聞言,對園圃裏的葡萄苗肅然起敬:原來是從舅舅手裏到了大哥手裏。那還鮮旺地活著就很頑強了,倒也不能對它們要求太多。
李承乾又道:“雖說結的少,也不是全然沒有,咱們進去找一找吧。”總不能雉奴千裏迢迢來一趟,一枚葡萄也吃不上。
兩人走進園圃後,李承乾先去拿了桌上放著的一頂大的竹鬥笠遞給弟弟。
李治擡頭看了看天兒:“還好,今日太陽不曬。我不帶了。”他嫌麻煩。
李承乾直接給他扣上,然後邊系下頜處的麻繩邊道:“不為了擋日頭,是為了這葡萄架上會掉一種毛蟲,一旦落在人的皮膚上,好幾日都是刺痛的。”
李治聞言,立刻把手也縮回了袖子裏。
兩人這才往葡萄架下走去。
這是一片很大的葡萄架,兩人邊走邊找有無結出來的珍貴葡萄。
片刻後,李治終於發現:“這有一串!”
只是,這串葡萄跟葉片一樣是翠綠的,在葉片中若隱若現,幾乎融為一體。
故而李承乾方才都沒發現。
“這葡萄……好綠啊,能吃嗎?”李治伸手伸了一半,想到毛蟲,又縮回來了,只是袖手圍觀。
還是李承乾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銀剪,幹脆利落就把這串罕見的葡萄剪了下來:“應當是品種的緣故。舅舅種了許多種葡萄苗,除了紫葡,也有綠葡。去歲我嘗著,倒是綠色的更甜。”
李治聞言也想起宮中的貢品葡萄,就伸手摘了一枚,隨意擦了擦就放到口中。
咬破葡萄皮的那一瞬,李治見到兄長時,那眼眶發燙卻最終忍住了的眼淚,‘嘩’就下來了。
直接酸哭。
畢竟李治打小吃的所有果子,全都是宮人精挑細選過的。他這輩子就沒吃到過,也根本想象不出,世界上會有這麽酸,這麽澀的果子。
他覺得自己被這葡萄深深傷害到了,這是葡萄嗎?這簡直是刺客啊!
李承乾原本也摘了一枚,但見弟弟吃完哭了起來,他又默默放下了。
他覺得……雉奴應當不是被好吃哭了的。
黃昏落日,灑向園圃中,為片片綠葉,鍍上一層金光。
**
洛陽九洲湖上。
媚娘與姜沃也在看落日餘暉,便灑湖面,波光粼粼如一湖碎金。
“上次咱們一起看落日,還是幾年前。”
姜沃點頭:“是,那時姐姐剛剛封後,還未行冊封禮。”她們一起出宮去大慈恩寺為文德皇後祈福,之後的半日在東西市走了一日。
直到黃昏時分回宮,去太極宮的承天樓上,一同敲了暮鼓。
那日她們還說起了——
“權勢像是一層層夢境,墜入的越深,就越難醒過來。故而人被權勢所迷時,往往會做出一些旁人看來荒唐,但自己並不覺得的事情。”
媚娘望著落日餘暉,語氣和眼睛一樣冷靜:“弘兒在長安監國已有小半年。朝臣中已有人覺得,太子既然能夠監國,皇後便該還政於太子。”
雖說還沒有人明著上書向皇帝諫言此事,但長安城的消息,媚娘自有法子知道。
“但我是不會上還政奏疏的。弘兒如今還沒法接過朝堂事。”
媚娘轉頭看著姜沃。
她們說過做對方的錨點,免於迷失在權力裏。故而媚娘哪怕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,還是想聽聽姜沃的想法。
“你覺得,我是被掌政的權力所迷嗎?”
姜沃搖頭道:“不,這封奏疏,姐姐是不能上的。”
“不是姐姐在權勢中看不清,是他們看不清——皇後如何能還政於太子?要還,也只能還於皇帝!”
媚娘笑了。
是啊,權力一換手,把有些臣子給晃迷糊了。
他們覺得是在要求皇後歸政於漸漸年長的太子,自覺這是天經地義。
但其實,他們要求的,還是把皇後手裏的,屬於皇帝的皇權交給太子。
皇權,皇帝可以給,但旁人不能要。
甚至不是太子有沒有能力理政的事兒——古往今來,多少太子已經足夠出色能夠治理國家,但皇帝也不放權的?
媚娘和姜沃看得明白,但許多朝臣未必看得明白。或者說是揣著明白裝糊塗,畢竟太子年幼,性情又是真的溫厚,若是他接過政事,朝上一切蕭規曹隨,皇後退居後宮,朝臣們的日子會更好過。
這又是占著禮法道理的。
姜沃望著湖面微微嘆息:隨著太子長大,第一次開始監國,朝堂上的局勢,又要為之一變了。
這朝堂,就像是海浪,前浪在岸上碎去,後浪又至,風浪永無止歇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東都洛陽貞觀殿。
偏殿裏堆著許多裝滿器物的箱籠。
皇帝這次並不擺全幅皇帝儀駕往黔州。只是輕裝簡行,速去速回。
媚娘邊與皇帝一起走到一只開著的木箱前,邊與皇帝道:“還好有蘇大將軍率親衛隨行護駕。”
皇帝頷首:“媚娘勿慮,路上所有船只與館驛,都已然提前安排好了親衛駐兵。”
媚娘又道:“皇帝一應要用的藥,我都與程望山交代許多遍了。”
邊說話,皇帝邊伸手從開著的木箱中取出一物,是一只精巧的羅盤——
這只箱子是姜沃送進宮的,是她帶給大公子李承乾的謝禮。當年與他在師父墳塋前的一夜徹談,於姜沃而言,實在受益良多。
只是黔州萬嶺谷的所在特殊,無皇帝手書也去不到,沒法親自再去道謝。
此番皇帝下黔州,姜沃就把一箱器物送進宮來,經呈禦覽。
除了羅盤、船只模型等新鮮器物外,甚至還有一匣子錢幣。
皇帝打開一看,裏頭是西域各國用的金銀幣,鑄造的工藝和花紋各不相同。
“姜卿有心了。”
皇帝不免感嘆人生際遇:兄長做太子時,姜沃還在太史局做太史丞,從未能單獨與東宮說過一句話。倒是兄長後來隱居黔州,她倒是成了朝上見兄長次數最多的朝臣。
看過這一只木箱,帝後二人就往後殿走去。
“陛下早些歇著吧。”
見媚娘坐在妝鏡前,皇帝忽然想起一事道:“對了,媚娘,多給朕帶兩盒海棠色的口脂。”
媚娘正在取簪子的手就是一頓。
她從打磨的異常明亮的銅鏡裏,看到皇帝的身影。但到底是銅鏡,看不清面色。
媚娘就轉過頭來,看著披著厚絨衣的皇帝。
京中多幹燥,秋冬時皇帝也會賜給朝臣口脂。只是皇帝和朝臣們用的,多是只用蜂蠟制成的無色口脂。
此時皇帝特意要海棠紅色的口脂……媚娘的目光落在他唇上,如面色一般淡白無血色。若是風疾發作時,還會泛起明顯的瘀紫。
“好。”
皇帝要遮掩唇色。
原來,朝臣們皆知皇帝聖躬不安,黔州,卻是不知的。
**
十數日後。
洛陽紫薇宮的九洲湖上,一葉蘭舟劃過平靜的湖面。
站在船頭的船娘有些緊張,小心地盡量平穩地操縱著這艘小舟。
畢竟,裏面坐的可是皇後。
“就停在瑤光臺外。”
有聲音傳來,船娘連忙應是。將蘭舟穩穩停下,又拴於岸邊石柱,這才告退。
瑤光臺是賞景臺,無人居住。此時四下一片寂靜。
姜沃推開所有窗子,看外頭秋水長天一色,只覺神清氣爽。
隨口道:“不知陛下有無到萬嶺谷。”
皇帝此番出行的一應行程,都是蘇大將軍安排的,朝臣們也都不知——窺探打聽聖蹤也是忌諱。媚娘也從來不刻意去問,只是皇帝說起她就聽著。
此時便回答道:“若是路上沒有風雨耽擱,應當到了。”
聖駕離開洛陽城後,媚娘倒是比從前更忙——因皇帝不在,萬事才要更謹慎。有些小疏漏,皇帝在時還無妨。若是皇帝不在,鬧出什麽事兒來,才顯得她這個皇後無能。
因而直到今日,媚娘才有空歇歇,邀姜沃一起於湖上泛舟,還備好了酒饌。
**
這日下晌,李治到了黔州萬嶺谷。
入谷後不久,轉過一道山彎,便見豁然開朗,疏落幾處房舍。
且說此處的房舍圖,還是當年李治親手交給兄長的,他自然在圖上見過萬嶺谷的樣子。
如今卷圖成真——山明水秀,有竹林有清溪的山谷,幾處房舍恰到好處地坐落在其中。
但真正走過去推門而入的那一刻,李治竟然有些恍惚:到底是畫卷成真,還是他自己走進了畫中?
大約是萬嶺谷沒有其餘人居住的緣故,李治發現,門上連鎖條都沒有,一推就開了。
他望著院中擺設:一株海棠樹下放著兩把躺椅,一如當年昭陵凝英殿院中。
方才門口的親衛已經與他說過了,秋高氣爽的時節,大公子都會上山。
算時辰,差不多快要回來了。
李治就走過去坐在其中一張竹木躺椅上,仰著頭看雲。
自從做了皇帝後,他好像也很久沒這樣看雲了。
黔州多山,在此處看雲,竟然真有些像昭陵處的青山白雲。
*
直到門扉聲響起,李治才坐起來,正好與進門的兄長四目相對。
一瞬間萬般滋味湧上心頭。
李治來之前並未書信告知兄長。
因此李承乾見到院中身影時,一瞬間是怔的,也有些訝然,但很快歸於平靜。
李治望著兄長——在他眼裏,大哥與十一年前從昭陵離開時並無變化,令他安心。
雖說在李治眼裏,兄長一切如舊,然在李承乾眼裏,相隔十餘年,弟弟卻是變了的。
哪怕面容沒什麽變化,但多年帝王,早已由內而外改變了一個人。
雖說李治就這樣簡單坐著,穿著的也是常服,但李承乾卻從他身上看到了曾經父皇的影子……不,是帝王的影子。是在一個位置上坐久了的烙印。
但那又如何。
李承乾開口如舊:“雉奴。”
聽這一聲,李治眼眶發燙,聲音微哽:“大哥。”
*
李治覺得,他到了萬嶺谷後,非等到大哥從山上回來,才一並去探望舅舅,實在是個正確的決定。
因舅舅見了他後,簡直像是見了鬼。
先是驚怔了好幾息,以至於李治都擺手讓帶來的奉禦趕緊去扶脈,長孫無忌才反應過來。
接著便一連串發問道:“陛下怎麽能離京至黔州?長安群臣可知?聖駕如何而來?這一路又是誰護衛陛下?京中諸事如何料理?若有軍國大事,又該怎生報給陛下裁決……”
長孫無忌越說越焦慮,神色間全然是不可置信。
他這一串話砸下來,完全沒有給李治回答的一點空隙。
李治甚至覺得,舅舅的病都被他刺激好了,起碼質問起來中氣十足的……
倒是他自己開始泛起隱隱熟悉的頭疼。
還好,這不是曾經永徽年間的朝堂上。李承乾很快在旁截斷:“舅舅別管這麽多了,雉奴既然至此,便是一切都安排好了。”
之後依舊坦誠而直白補了一句:“便是安排不好,舅舅也是管不了的。那何必問。”
長孫無忌:……
李治見舅舅被大哥噎住,沒忍住笑出了聲。
之後輕輕咳嗽了一聲收住笑,這才問起舅舅近來覺得如何。
長孫無忌只搖頭道:“也並不是什麽大癥候,不過是人老而已。”
李治沈默片刻:“舅舅好好養著。”
之後留下奉禦診脈——也留給長孫無忌平覆心情的時間。
他們兄弟二人則往外走去。
*
長孫無忌的屋舍在靠近後山處,出門就是園圃。
李治望著裏面葡萄架子,笑道:“這些年每每通信,我知兄長是什麽也種不活的,但舅舅種的的葡萄看起來倒是鮮旺。”
遠看葳蕤綠色一片,翠亮可人。
“不過……”李治也有些疑惑:“這時候秋日了,葡萄該成熟了吧。”
他雖然現在看奏疏上的小字費勁,但視力也沒差到分不清綠色和紫色。按說現在葡萄架上,應該有累累紫色葡萄串垂著才是。
李承乾略微沈吟一二,終是誠實道:“前兩年,舅舅的葡萄養的還是不錯的。但從去歲冬日起,舅舅身體不好,我就偶然來幫著打理一下。今秋就沒怎麽結果子。”
李治聞言,對園圃裏的葡萄苗肅然起敬:原來是從舅舅手裏到了大哥手裏。那還鮮旺地活著就很頑強了,倒也不能對它們要求太多。
李承乾又道:“雖說結的少,也不是全然沒有,咱們進去找一找吧。”總不能雉奴千裏迢迢來一趟,一枚葡萄也吃不上。
兩人走進園圃後,李承乾先去拿了桌上放著的一頂大的竹鬥笠遞給弟弟。
李治擡頭看了看天兒:“還好,今日太陽不曬。我不帶了。”他嫌麻煩。
李承乾直接給他扣上,然後邊系下頜處的麻繩邊道:“不為了擋日頭,是為了這葡萄架上會掉一種毛蟲,一旦落在人的皮膚上,好幾日都是刺痛的。”
李治聞言,立刻把手也縮回了袖子裏。
兩人這才往葡萄架下走去。
這是一片很大的葡萄架,兩人邊走邊找有無結出來的珍貴葡萄。
片刻後,李治終於發現:“這有一串!”
只是,這串葡萄跟葉片一樣是翠綠的,在葉片中若隱若現,幾乎融為一體。
故而李承乾方才都沒發現。
“這葡萄……好綠啊,能吃嗎?”李治伸手伸了一半,想到毛蟲,又縮回來了,只是袖手圍觀。
還是李承乾拿出早就準備好的銀剪,幹脆利落就把這串罕見的葡萄剪了下來:“應當是品種的緣故。舅舅種了許多種葡萄苗,除了紫葡,也有綠葡。去歲我嘗著,倒是綠色的更甜。”
李治聞言也想起宮中的貢品葡萄,就伸手摘了一枚,隨意擦了擦就放到口中。
咬破葡萄皮的那一瞬,李治見到兄長時,那眼眶發燙卻最終忍住了的眼淚,‘嘩’就下來了。
直接酸哭。
畢竟李治打小吃的所有果子,全都是宮人精挑細選過的。他這輩子就沒吃到過,也根本想象不出,世界上會有這麽酸,這麽澀的果子。
他覺得自己被這葡萄深深傷害到了,這是葡萄嗎?這簡直是刺客啊!
李承乾原本也摘了一枚,但見弟弟吃完哭了起來,他又默默放下了。
他覺得……雉奴應當不是被好吃哭了的。
黃昏落日,灑向園圃中,為片片綠葉,鍍上一層金光。
**
洛陽九洲湖上。
媚娘與姜沃也在看落日餘暉,便灑湖面,波光粼粼如一湖碎金。
“上次咱們一起看落日,還是幾年前。”
姜沃點頭:“是,那時姐姐剛剛封後,還未行冊封禮。”她們一起出宮去大慈恩寺為文德皇後祈福,之後的半日在東西市走了一日。
直到黃昏時分回宮,去太極宮的承天樓上,一同敲了暮鼓。
那日她們還說起了——
“權勢像是一層層夢境,墜入的越深,就越難醒過來。故而人被權勢所迷時,往往會做出一些旁人看來荒唐,但自己並不覺得的事情。”
媚娘望著落日餘暉,語氣和眼睛一樣冷靜:“弘兒在長安監國已有小半年。朝臣中已有人覺得,太子既然能夠監國,皇後便該還政於太子。”
雖說還沒有人明著上書向皇帝諫言此事,但長安城的消息,媚娘自有法子知道。
“但我是不會上還政奏疏的。弘兒如今還沒法接過朝堂事。”
媚娘轉頭看著姜沃。
她們說過做對方的錨點,免於迷失在權力裏。故而媚娘哪怕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,還是想聽聽姜沃的想法。
“你覺得,我是被掌政的權力所迷嗎?”
姜沃搖頭道:“不,這封奏疏,姐姐是不能上的。”
“不是姐姐在權勢中看不清,是他們看不清——皇後如何能還政於太子?要還,也只能還於皇帝!”
媚娘笑了。
是啊,權力一換手,把有些臣子給晃迷糊了。
他們覺得是在要求皇後歸政於漸漸年長的太子,自覺這是天經地義。
但其實,他們要求的,還是把皇後手裏的,屬於皇帝的皇權交給太子。
皇權,皇帝可以給,但旁人不能要。
甚至不是太子有沒有能力理政的事兒——古往今來,多少太子已經足夠出色能夠治理國家,但皇帝也不放權的?
媚娘和姜沃看得明白,但許多朝臣未必看得明白。或者說是揣著明白裝糊塗,畢竟太子年幼,性情又是真的溫厚,若是他接過政事,朝上一切蕭規曹隨,皇後退居後宮,朝臣們的日子會更好過。
這又是占著禮法道理的。
姜沃望著湖面微微嘆息:隨著太子長大,第一次開始監國,朝堂上的局勢,又要為之一變了。
這朝堂,就像是海浪,前浪在岸上碎去,後浪又至,風浪永無止歇。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